经验大家谈

做研究,技术和想法哪个更重要?

  
  做(生物学)学术研究,是技术重要,还是想法重要?

    

  前些日子,师生之间有一些讨论,觉得很有意思。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现在做学术研究,实验技术很关键,有时候是决定性因素。所以一个实验室要发展,要维持,一定要有一两项标志性技术。 一个实验室如果没有一两项标志性技术,要想靠好点子取胜,几乎不可能。比如有很多研究,不是我们没思考过,而主要是我们没有技术,就放弃了。即使硬着头皮去做,也很可能做不出来。当然,一旦有了拿手的技术,再去发展思想也不迟。另一种观点认为:想法 (idea ) 比技术重要。现实情况是,现在技术发展太快了,一个实验室要想靠一两门技术维持学术影响力,也是不可能的,必须要不断掌握或挖掘新技术。有了想法,可以寻求有技术的合作伙伴,毕竟现在的科研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合作是必须的。折中派认为:想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科学研究的根本。但如果只有想法,没有技术支撑,那也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这些看法都有道理。我是觉得,一个人,不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两把刷子,不一定是绝活特技,但技术(技艺)一定要高于平均值,这就有了立足之本。 做学术人,一定是靠脑子吃饭的,应该不是靠技术,学术人不是匠人,虽然匠人非常奇缺和宝贵。学术研究的持续和发展,应该是问题导向的,不是技术导向的。科学问题为技术发展提出了要求,而技术发展为科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工具和保障,应该是这个逻辑。 

  当然,一个实验室,一个学术人,既有技术绝活,又有思想智慧,那自然锦上添花。但如果仅有技术,哪怕是绝技,而没有系统深邃的学术思想,或不愿意花费脑子去做一些思考,也许可以成为很不错的实验师,但很难成为领域内有影响力的学者。 

  另外做学术研究,学术积累很重要。很多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往往是在工作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丰厚的学术积累是学术持续发展的保证,没有学术积累,谈学术发展就是空中楼阁。 

  作为年轻学者,做研究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有人说,做学术研究,可以弯道超车,我觉得这话太玄了,或几乎是梦话。 

  既然想法和技术都这么重要,如何做到想法和技术并驾齐驱呢? 

  有人说,有了想法找有技术的伙伴进行合作就可以了啊。也有人说,人家有技术了,为什么要跟你合作做你的想法?还有人说,合作是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的,要力量相当,如果悬殊太大,那就不是合作了。 (作者王德华)

    


  

  技术与想法到底哪个重要?

     

  作者|王庆浩 

  最近王德华老师谈论了:“做(生物学)学术研究,是技术重要,还是想法重要?”,引起大家热议,多数认为想法重要。在此也谈一谈技术与想法到底哪个重要? 

  一、跟风的想法不重要 

   科研有一种想法是跟风。跟风非常简单:人家发现了细胞凋亡,咱就用凋亡做研究。 在中国知网输入“凋亡”,结果如下: 

  

  我们看见有多少凋亡研究的想法了吧,24万多篇!而且还在继续下去!他人用凋亡研究肺炎,咱研究肝炎、胃炎、肠炎,反正炎症多得很;他人研究了炎症,咱研究哮喘。他人研究了哮喘,咱研究糖尿病,反正疾病也是多得很。 

  这样的排列组合简直无穷无尽。方法还是那个方法,只需换一换材料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简直容易极了! 

  二、跟风的技术不重要  

  在中国知网输入“信号通路”结果如下: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9万多篇论文了,以后还会更多。利用人家发明的技术去做研究,这种跟风做法并不重要。 

  三、原创的想法很重要 

  在班廷发现胰岛素之前,人类对糖尿病完全束手无策。一旦患上糖尿病就等于判了死刑,只能坐以待毙。1920年10月30日,班廷在备课时在一本医学杂志上读到一篇病例报告:一个病人的胰脏导管被结石堵塞之后消化腺萎缩了,可是胰岛细胞却依然存活良好,患者并没有发生糖尿病。班廷来了灵感,他想到:要是把狗的胰脏导管用手术结扎模仿结石阻塞的状况,等消化腺萎缩之后,就剩下胰岛细胞了,再提取胰岛素不就成功了。之后的实验证实了这个原创思想,为此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糖尿病患者。 

  袁隆平1960年意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受此启发联想到杂交水稻实验(想法)。经过多年探索实验,逐渐发现关键问题所在,到70年代初实验成果。原创想法的意义非同一般,仅仅杂交水稻就解决了许许多多人的吃饭问题。 

  屠呦呦从葛洪《肘后备急要方》获得冷提取青蒿素的启示(想法),最终发现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功效,从而拯救了数百万患者。  

  四、原创的技术很重要 

  2011年,Charpentier小组对酿脓链球菌Ⅱ型CRISPR-Cas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他们发现在crRNA加工过程中一个关键的RNA组分反式激活crRNA(tracrRNA)。tracrRNA与crRNA序列匹配,可以在Cas9的帮助下招募RNaseⅢ对crRNA进行加工从而生成成熟的crRNA。 

  他们的实验证实CRISPR核酸酶系统至少需要Cas9蛋白、成熟crRNA及tracrRNA。2012年,Charpentier和Doudna实验室合作对该系统进行了简化,将tracrRNA与crRNA嵌合成一条单链向导sgRNA,只需sgRNA和Cas9蛋白两个组分即可靶向特定的序列,至此CRISPR/Cas9这种高效简单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形成了。 

  Charpentier和Doudna通过探索实验发现了原初的完整的生物学现象,提出了理论解释,揭秘了这种现象的机理,并利用这种生物学机理发明了一种崭新的基因编辑新技术,因而具有绝对的原创性和开拓性。2020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Charpentier和Doudna,这是众望所归。 

  五、原创最重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和想法到底哪个重要了吧?跟风的想法也是想法,但一点也不重要;跟风的技术也是技术,但也是一点也不重要。跟风的技术和想法可有可无,少一不少,多一个不多,没有多大作用。  

  原创的想法也是想法,但这种想法却非常重要;原创的技术也是技术,但这种技术也是非常重要!原创的技术和想法,特别是其中重大原创,多一个就可以改变人类社会,因此非常非常重要。  

  原创的想法和技术还有重大原创和一般原创,在此不再详细讨论。 

  六、原创前景 

  鉴于以往我国跟风盛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但要破四唯,更要突出原创。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确立了基于“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四类科学问题属性分类的资助导向,为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拉开序幕。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又出台了“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看来原创越来越受到重视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祝愿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原创研究百花盛开硕果累累。 (作者|王庆浩 

 

   完整的科研是“Idea+实证检验”

    

  王德华教授的博文“做(生物学)学术研究,是技术重要,还是想法重要?”开辟了一个很好的话题,并引发了有价值的讨论。笔者也就这个话题漫谈一下。 

    

  1. 科研Idea,是科研的“起点”。  

  Idea这个词很难翻译成中文,类似OFFER很难用恰当的中文表达。科研Idea,包括科研问题(question),也包括科研假设(hypothesis)。科学方法论哲学中有一个基本命题,即“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很多科研工作者切身感受到,现在的科研,是假说驱动的科研(hypothesis-driven research)。记得这个说法,首次是从王德华老师那里听来的,颇为认同。就科研Idea,可以写作论文,这类论文属于所谓“理论性文章”。这是科研的“上篇”。  

  2. 完整的科研,应该是Idea+实证检验。 

  胡适说:科学方法,就是“大胆的假说,小心的求证”。推而论之,就是完整的科研,应该是Idea+实证检验。只有进行了“实证检验”这个“下篇”,才构成完整的科研。 

  举个例子,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1905年)、广义相对论(1915年),长期被物理学共同体认为是“大胆的假说”,是idea,是“哲学”,是“形而上学”,这是爱因斯坦很多次“陪跑”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个重要原因。 

  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得到了“光线弯曲”(1919年)、引力波(约2015年)、黑洞(包括PENROSE 1965年的理论文章)等天文观察的检验,而获得全球科学共同体的完全承认(recognition)。 

  实验物理学家为了突出自己的重要性,创造了一个说法:Idea is cheap; Experiment matters。即“想法”不值钱,实验检验才是重要的。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是偏颇的。 

  套用一个哲学命题,可以说:实验实践是检验一个Idea是否为真理的唯一标准。 

  3. 进行完整的科研,需要会提原创性Idea的人,与会做(精巧而ROBUST)实证检验的人,密切合作和接续奋斗。  (作者|刘立

  (备注:本文转载自科学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