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大家谈

回首读博之路(1)

  

  

  作者:范大军 

    

  “读博几年,不仅有专业科研能力的提高,更有品格上的塑造,也让我更加理解到读博的内涵和意义---它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考验。唯有千锤百炼,方能抱果于怀”。  

  1.做难事者,必有所得 

  01,开创性的搭建一个完整的、功能良好的实验平台,是十分艰苦的,但成长和回报也是巨大的。一般来说,搭建一个实验平台,涉及到机械、电力、材料、化学和控制等多个学科。做理论分析或者数值仿真,一般会在主观上进行合理的简化(近似)或者因为没有考虑周全而进行客观上的简化(近似)。但是对于实验,很多问题是一定会遇到、躲不开的,也是必须要解决的。实验弯路才是技术秘密。搭建一个完整实验平台的经历,必定能给今后的工作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做难事者,必有所得。 

  2.顺势而为,找到风口 

  雷军说:“顺势而为,找到风口”。如果你不喜欢现有这个行业或者工作环境,不妨打开思路,换个赛道,也许会有更广阔的天空。不过,转行是要吃苦的,毕竟是跨行抢饭吃。但是,我认为读博最大的收获不是学到了多少专业知识或者实验技能,而是接受了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之后,形成了较为理性的思维方式,多了一份自信。思维训练远比专业技能学习的收益要大。 

  3.留好足够的安全边界 

  影响实验成功最重要的3个因素是:(1)实验方案的合理性;(2)实验设备的精度;(3)一点点运气。做实验是一个找坑、填坑、再找坑和再填坑的过程。对于开创性的课题,是选择A方案还是B方案?选择A方案后遇到棘手问题了,是继续推进A方案还是换到B方案或者C方案?假如换到B方案,又会有哪些未知的新问题?无论你调研如何充分,几乎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因素。一个实验方案不合理,可能耽误一年以上的时间;一台实验设备出问题,可能耽误几个月的时间。所以,前期要尽快推课题进度,先大步走起来,再小步优化,找到实验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坑,扫完雷之后,心里才有底。因为很多时候,一些未知的、微小的、运气很差的不可控因素,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进度。只有拿到数据了,才算拿到数据了。做实验的人,一旦开始做测量数据了,都是尽全力推进度,总是担心煮熟的鸭子飞了。留好足够的时间裕量,即安全边界,挑重要的事情先做,后期才不至于太被动,不会太遗憾。留出足够的时间,从容得写论文和做职业规划。 

  4.没有谁可以轻轻松松博士毕业 

  读博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考验。唯有千锤百炼,方能抱果于怀。除第一年在怀柔校区集中学习,统一安排。后几年基本是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在规定年限内,较独立的完成一个课题,自己给自己打工。前期多吃苦,后期轻松些;前期潇洒了,后期是要还的。没有谁可以轻轻松松又不尴尬的博士毕业。读博,必须脚踏实地,有计划、有节点的推进课题进度。据悉:超过40%的中国博士研究生表示曾因攻读博士学位而感到焦虑或抑郁。焦虑来自毕业论文的压力和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我是研究室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设计和搭建了一个可视化水力学实验平台(VHELP),课题推进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尝试了多种实验方案,才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临近毕业的两年,我基本上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每周只在周六上午休息半天,白天晚上连轴转,一周工作70小时以上。 

  5.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在哪里耕耘,就会在哪里有收获。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而且,很有可能还会有意外的收获。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不重要的事情,都会是宝贵的经验。例如,这些年我和各行各业一百多家供应商打过交道,我现在在设备采购、售后维权等方面一般不会吃亏。 

图:2020年11月3-6日,四川成都, 参加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学术年会暨国家能源压水反应堆技术研发(实验)中心学术交流会,并做报告“带绕丝燃料组件压降特性实验和模拟研究”

图:会议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

图:在东江实验室从0到1搭建的PIV实验室,图上右边是可视化水力学实验平台(VHELP)

  作者简介: 

  范大军,近代物理所2016级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徐瑚珊研究员、顾龙研究员。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SCI/EI论文,获得4项发明专利授权,曾获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2021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去向: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