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学术报告

  

  报告1题目:基因的调控进化——以AP1CAL为例 

  报告人:山红艳 博士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报告2题目:毛茛科植物的花瓣及其演化机制研究 

  报告人:张睿 博士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时间:2016年112日 1430 

  地点:近代物理所5号楼911会议室 

  报告1摘要: 

  表达模式是基因的基本属性,了解基因表达模式在进化中的改变及其分子机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拟南芥中的APETALA1AP1CAULIFLOWERCAL)是一对著名的重复基因,由发生在十字花科起源之前的基因重复事件产生。已有的研究表明,二者在表达模式上存在差异,但导致表达分化的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多种分析和实验手段对二者表达分化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既表明AP1CAL的表达分化是非对称、非匀速的,又表明重复基因的表达分化通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基因表达进化的模式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深入理解重复基因的表达分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山红艳简介: 

  1977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留所工作。2007年在美国佐治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主要从事花的进化发育遗传学花发育调控网络的进化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之青年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1。发表论文20篇,其中包含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Plant Physiology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等国际知名刊物。 

  报告2摘要: 

  毛茛科植物的花瓣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是研究一些重要进化发育生物学问题的理想材料。为了理解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我们选取典型材料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科植物花瓣的多次丢失与一个关键基因(AP3-3)的“不表达”有关,且导致AP3-3“不表达”的机制多种多样,是平行演化的典型例子。花瓣形态结构复杂化涉及性状的从头起源,以及对已有性状的改造和修饰,特别是关键发育程序或基因表达调控的变化起到重要作用。本结果不但为理解毛茛科乃至整个被子植物关键性状的演化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还为丰富进化发育理论提供新的证据。 

  张睿简介: 

  1982年出生,博士,助理研究员。2004年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2007年于中国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2013年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主要从事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围绕花瓣形态结构的复杂化及其分子机制展开工作。在PNASNature Plants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各1项。